昭衍新药发布半年预告,实验室服务仍是主业

发布日期:2023-08-18 18:58    点击次数:162

日前,昭衍新药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3-10.51亿元,同比增长25.3%-35.3%。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3-1.1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60-0.95亿元,均预降70%-80%。

受消息影响,7月17日,昭衍新药股价跌停,截至收盘报36.86元,跌幅9.99%。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昭衍新药主业的实验室服务业务表现强劲,在去年高基数姿态下依旧维持快速增长态势。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实验室服务业务贡献净利润约人民币18,860.04万元到人民币20,353.13万元,与上年同期的数据相比,将增加约人民币3,929.10万元到人民币5,422.20万元,同比增长约26.3%到36.3%。

主业需求向好,带动营收维稳

在CXO整体景气度处于下行周期的当下,CRO公司业绩不如预期并不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但昭衍新药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营业务的实验室服务收入仍然在稳定增长,业绩变动主要是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并非由实际经营层面变化所致。在业绩预告中,公司表示,“本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生物资产因市价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业绩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会计政策上来看,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性质一致,都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直接或者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一项资产。其中,昭衍新药的会计政策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2021年1月,公司发布会计政策变更公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中,决定选用公允价值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由之前的“成本计量法”改为“采用公允价值法”。

这一会计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依据政策要求,同样也是为了当年2月的港股上市做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根据港股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通知》的要求,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当生物性资产出现持续价格上浮时,公司变更会计政策,将其价格浮盈在当期报表中进行释放,这种情况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港股上市的CRO企业的报表中实际上并不鲜见。公开数据显示,药明康德自2019年起就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康龙化成也从2021年首次计量生物资产开始就采用公允价值法。另外,截至2022年末,药明康德生物资产余额20.2亿元,康龙化成生物资产余额6.75亿元。

因此,市场关注的表观业绩扰动其实并非真正的经营损失,只是把之前增加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重新减回去而已。有资深医药行业专家表示:“昭衍新药的主业收入在整个生物医药板块‘低气压’的气氛下,还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证明公司的基本面依旧非常不错,这种利润下降是‘虚’的。”也就是说,对于CRO企业而言,主业还保持着增长,才是证明企业保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看昭衍新药,其核心的实验室服务业务在于药物非临床评价,由于技术的专业性及严格的GLP法规要求,该类业务通常只有在专业的评价机构(GLP实验室)内开展。作为目前国内非临床评价的龙头,昭衍新药拥有北京和苏州两个GLP实验室,建立了系统的药物非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和GLP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国内及多个国家的GLP认证或检查。

对应的,核心竞争优势拉动业务收入增长。今年上半年,昭衍新药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为1.89-2.04亿元,同比增长约26.3%-36.3%;剔除一季度0.7亿元的净利润,第二季度约为1.19-1.34亿元。同时,主业贡献带动营收维稳,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约为9.73-10.5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为25.3%-35.3%;剔除一季度3.69亿元的收入,第二季度约为6.04-6.82亿元,并未出现大幅缩水。

订单方面,虽然未有最新的数据,但无论是主营业务贡献增加,还是整体营收稳健增长,都能从侧面印证需求的向好。对此,昭衍新药指出,公司实验室服务业务稳定增长,加强了经营性的管控,推动了实验室服务业务业绩提升。

第二曲线加速布局,带来长期成长性

虽然并未波及公司内在价值,但昭衍新药的半年预告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CRO行业狂奔时代的结束。过去几年,抛开疫情扰动、国际关系影响等多重因素,创新药临床研发需求减弱,数据显示,2022年创新药IND受理量为1226例,是5年来的首次下降。

今年以来,医药市场一定程度释放出回暖信号,在多方政策加持中,生物医药产业开始告别过去非理性的“狂热模式”,逐渐回归理性、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状态。而在未来新的发展体系之下,CRO公司难免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极。

7月16日,中泰证券发布的研报提出,昭衍新药主业持续强劲,考虑公司订单持续稳健,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收入30.01、39.77、49.77亿元,同比增长32.32%、32.53%、25.15%。此外,国内临床前评价外包行业景气度高,昭衍新药未来有望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与产业链纵向延伸带来长期成长性。

随着CRO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量渠道,CRO企业加快寻求走出中国,按照国际规范进行所需的行业资质认证,积极布局与开拓国际市场,甚至建立国外分支服务机构(包括实验设施),以建立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从而凭借效率和成本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2019年,昭衍新药以100%现金收购美国非临床CRO公司Biomere,从而进军北美市场,将视野拓宽至全球。从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公司全年境外营业收入达3.83亿元,较上年增长51.19%,超过境内收入增速。其中,Biomere承接订单约3.5亿元,同比增长约25%;昭衍国内公司承接海外订单实现较大突破,同比增长超过60%。近3年公司完成国外申报的项目数已超过610个。

由于是一家境内收入占总营收绝对主体的CRO企业,境外收入虽然绝对数值不大,其增速却对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加速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前的一次调研中,昭衍新药曾表示海外业务将是后续订单增长点之一,“公司在海外业务方面取得较好的发展,Biomere第一季度表现不错,离岸外包业务的询单增长30-50%。”

在历年年报中,昭衍新药也多次强调,“国际化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公司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支撑。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参与全球竞争;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CRO。”

而随着海外增长曲线成为解开行业内卷困局的“利斧”,CRO企业的发展逻辑,也可能从原本单一环节的业务布局拓展到全产业链上,从而寻求扩大服务领域、形成一站式服务,以扩大营收和防范风险,以综合竞争实力去抗衡细分领域专业化竞争对手。从这一点来看,昭衍新药更加需要做一个有难度的证明题。

除了海外拓展,昭衍新药还通过延伸临床CRO及药物警戒服务,将核心业务往一站式CRO服务发展,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市占率。其中,苏州昭衍医药聚焦早期临床与BE外包服务,当前处于低基数的高速成长期;昭衍鸣讯业务覆盖全面,实现了从非临床到临床的有机转化。

2022年,临床服务增势较为明显,虽然整体营收规模占比还比较小,但已经超过非临床研究服务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数据显示,临床研究收入0.50亿元,较上年增长62.45%,毛利率31.7%,全年新签合同额和收入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大部分项目都是从临床前研究直接过渡到临床研究。

而不管是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不断完善,还是海外业务的持续高速拓展,CRO企业的第二曲线选择都在表明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更多地通过聚焦主业,以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成本优势、效率提升等自身优势带来市场规模扩大,才能更有效地激发服务力和成长性,形成良性循环。

万事万物皆有周期,每年半年报或年报季,都是景气度高低切换的关键节点。而拿掉资本、政策、周期等等一切因素之后,做出有用的业务增量,才是CRO行业向前发展的唯一路径。拥有服务、技术、资质等优势的公司们,往往能够成为下半场时代到来的最大受益者。

资产新药公司实验室业务发布于:浙江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专业炒股配资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建站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